2025年,中国外卖与即时零售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战。京东与美团,两位昔日各自为营的巨头,如今在“30分钟送达”的时间线上正面交锋。
4月12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负责人王莆中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宣布,美团即将推出全新的即时零售品牌,主打“30分钟送万物”的极致体验,意在强化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速度”形象。他言辞犀利地指出,要将那些庞大的但效率低下的仓配体系淘汰出局。这番言论虽未点名,但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在针对京东刚上线一个月的“品质外卖”业务。
面对挑衅,京东选择保持低调,用行动回应。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内部会议上强调,京东不应卷入口水战,而应专注于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他鼓励员工深入一线,帮助骑手和小商户,提升平台在城市中的责任感。京东集团CEO许冉同日透露,自京东推出“百亿补贴”以来,订单量迅速增长,餐饮外卖日订单量已接近500万单,增速超预期。
尽管在体量上,京东外卖与美团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两者的系统能力和战略认知正在逐渐缩小。京东深知,用户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提前规划+次日送达”转向“即时下单+分钟交付”。2024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用户的打开频次也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美团正在逐步蚕食京东的传统优势品类。2024年第三季度,美团闪购在3C家电领域的订单量已达到京东全站的四成,其中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甚至反超京东,手机通讯类订单量也超过京东的四成。美团闪购的快速发展,让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然而,美团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虽然美团已经构建了一个覆盖3000个城市、拥有3万个闪电仓和750万运力的庞大网络,但其80%的商户为中小商家,品控投诉率较高,达到3.2%。美团的系统虽然先进,但在食品安全、服务一致性和全职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这正是京东试图切入的市场空白。
京东推出的“品质外卖”体系,并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种制度上的逆袭。京东通过零佣金入驻、严格的商户审核、全职骑手保障和餐品全程抽检等措施,试图构建一种全新的用户信任体系。京东的目标不是送得快,而是送得安心。
随着战局的升级,其他平台也无法置身事外。抖音擅长制造即时消费动机,但在履约方面高度依赖第三方平台,导致服务不稳定。阿里虽然拥有盒马、饿了么等多个组件,但缺乏统一的调度中枢,用户心智稀薄。地方平台如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等,在核心城市建立了高效的分钟级配送体系,但难以复制到非核心城市。山姆会员店虽然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但更适合低频计划型消费场景,无法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需求。
在这场节奏之战中,胜负的关键不在于谁参与了战斗,而在于谁能构建出一个低成本、可控、可复制的闭环系统。美团和京东,作为目前最接近成为“城市系统”的平台,正在通过不断优化调度系统、提升仓网密度和加强品控措施,来争夺用户生活的“默认操作系统”地位。
美团通过高效的调度系统和庞大的骑手网络,已经实现了对城市的深度渗透。其履约准时率高达99.5%,无人配送已在20个城市落地,单均履约成本已降至约3元。美团正从一个送餐平台转变为一个调度城市的超级系统。
而京东则在构建另一套以信任为核心的系统。虽然其中心仓+七鲜+达达的三段式结构尚未完全闭环,全职骑手和五险一金增加了履约成本,但在高信任品类如母婴、药品等方面,京东凭借其严格的商户审核和品质抽检制度,已成为不少用户的首选平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胜利者将不再是那个拥有最大GMV或最频繁下单量的平台,而是那个能够成为用户生活“默认操作系统”的平台。当用户需要在深夜发烧时迅速下单药品,或下楼买洗衣液时只打开一个应用,或换手机时第一个想到的平台时,这个平台就已经赢得了用户的“身体记忆”。
未来的市场,将属于那个能够把“时间”压缩成用户的本能反应,把“节奏”写入城市生活操作系统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会时刻提醒你它的存在,但当你需要它时,你会不假思索地点开它。
在这场即时零售的较量中,京东与美团正在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系统和服务,来争夺用户心中的“默认打开”地位。谁能够赢得这场“分钟节奏”的战争,谁就将赢得整座城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