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公布的业绩报告中,寒武纪公司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一季度,其营收规模几乎与去年全年持平,净利润更是实现了约26%的环比增长。尤其云端产品线在过去一年中异军突起,营业收入同比激增近12倍。
在股东结构方面,知名投资者章建平自去年第四季度起便稳居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且在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增加了持股比例。与此同时,北上资金也持续看好寒武纪,纷纷增持其股份。
寒武纪的业绩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的广泛落地。去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尽管归母净利润仍为负值,但同比亏损已大幅收窄近五成。尤为去年第四季度,公司成功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归母净利润达到2.72亿元。
进入今年一季度,寒武纪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公司营收达到11.11亿元,净利润更是跃升至3.55亿元,每股收益达到0.85元。这一成绩,无疑为投资者注入了更多的信心。
作为A股市场的算力龙头,寒武纪拥有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据透露,去年公司的智能处理器IP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超过1亿台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中,思元系列产品也成功打入多家服务器厂商的产品线。
寒武纪的通用型智能芯片,相较于传统的CPU、GPU等芯片,在性能和功耗上具有显著优势。其灵活的指令集和精巧的处理器架构,使得该芯片能够更好地匹配和支持人工智能算法中的关键运算操作,覆盖人工智能领域高度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从产品线来看,云端产品线无疑是寒武纪去年增长最为迅猛的部分。其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近12倍,达到11.66亿元,尽管毛利率略有下降,但整体表现依然亮眼。相比之下,边缘产品线的营收则出现了近四成的下滑。
在产销量方面,去年寒武纪的智能芯片及板卡产量大幅下降88.9%,但销量却同比增长了五成,达到3.89万片。库存也实现了同比下降,约2%。公司的前五大客户贡献了超过九成的销售总额,显示出高度的客户集中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寒武纪去年加大了产品研发力度。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0.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91.31%。这一举措,无疑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股东结构的变化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除了章建平和北上资金外,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也持续增持寒武纪的股份。而一些开放式指数基金,如华夏上证科创板50、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以及上证50等,则在一季度选择了减持。同时,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开放型指数基金新进成为公司的第十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