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
网络资讯 产业经济 科技人物 数据洞察 行业动态 智能出行 智能手机 数码极客 商业资讯

追觅科技俞浩 清华极客的机器人梦想

2025-07-14来源:互联网编辑:芳华

文 / 王新 美编 / 顾青青

2024年12月,当俞浩以85亿元人民币财富登上胡润百富榜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个85后创业者曾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为了一个飞行器项目通宵达旦。

从物理奥赛保送生到追觅科技创始人,从小米代工厂到全球智能家电巨头,俞浩用17年时间走完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路。

他说:“科技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而追觅的使命就是用科技不断探索极限,让梦想点亮未来。”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技术突破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坚持与梦想的故事。

01

天空工厂走出的技术狂人

那是2013年的一个深夜,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俞浩和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正在调试的四旋翼飞行器,为了一个姿态控制算法争论不休。

当时的中国,无人机还是一个极其小众的概念,大疆刚刚起步,市面上几乎找不到成熟的技术资料。俞浩却凭借着对航空航天工程的深刻理解,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四旋翼飞行器开发者之一。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发明了三旋翼无人机。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设计,在传统的四旋翼配置基础上减少了一个螺旋桨,却依然能够稳定飞行。

“所有人都说三个螺旋桨不可能稳定飞行,但我偏要试试。”俞浩后来回忆道。

经过无数次的坠毁和重建,这台三旋翼无人机终于在实验室里稳稳地悬停了。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见证了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瞬间。

这种对“不可能”的挑战,成为了俞浩创业路上最重要的基因。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俞浩创办了国内最早的极客空间——“天空工场”。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名字,聚集了一群有着相同技术理想的年轻人。

他们在这里不仅研发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从零到一”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后来成为了追觅科技最核心的企业文化。

02

从小米代工到自主品牌的突围

2017年夏天,追觅团队面临着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不到两年时间,从零开始研发出能够超越戴森的高速数字马达。

当时的中国家电行业,核心技术几乎被国外企业完全垄断。戴森凭借其先进的数字马达技术,在高端吸尘器市场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其马达效能达到49.8%,这在当时已经是行业标杆。

俞浩和他的团队却要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的情况下,挑战这个看似不可撼动的技术壁垒。

实验室里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挫折。马达转速不够,散热问题解决不了,噪音控制不住......每一个技术难题都像一座大山横在面前。

最困难的时候,团队连续三个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有投资人开始质疑,有团队成员开始动摇。

但俞浩始终坚信:“如果连我们都不相信能够超越戴森,那还有谁会相信?”

转机出现在2017年6月的一个凌晨。经过第147次测试,马达效能终于突破了55%。

当数据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那一刻,整个实验室沸腾了。58%!他们不仅超越了戴森的49.8%,而且是大幅度超越。

基于这项技术突破,追觅推出了首款无线吸尘器V9。这款产品通过众筹平台首发,6天内售罄18888台,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这个成绩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向整个行业证明了一个事实: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核心技术上超越国际巨头。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2020年,追觅面临一个关键选择:是继续在小米生态链的舒适圈内发展,还是独立出来打造自主品牌?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脱离小米生态链意味着要放弃稳定的订单和现成的渠道,要独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俞浩最终选择了单飞。“我们的技术已经足够强大,为什么还要永远做别人的代工厂?”

这个看似冒险的决定,为追觅后来的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基础。

03

三年十倍增长的追觅奇迹

2022年618购物节期间,当大多数企业还在为疫情影响下的供应链问题发愁时,追觅科技却创造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同比增长900%。

这个数字背后,是俞浩对全球市场布局的精准判断和大胆执行。

早在疫情爆发之前,俞浩已经开始在海外市场进行布局。他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不仅在于成本,更在于快速响应和技术创新能力。

当欧美市场因为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时,追觅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优势,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

在德国市场,追觅的无线吸尘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德国人以严谨著称,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追觅能够在这个市场获得成功,充分证明了其产品的技术实力。

在美国市场,追觅选择了与传统品牌完全不同的营销策略。他们不是简单地强调性价比,而是突出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

“我们要让美国消费者知道,中国品牌不仅价格有优势,技术同样领先。”俞浩这样解释追觅的海外策略。

到2023年10月,追觅科技以22.5%的市占率成为中国大清洁电器市场第一品牌。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俞浩对技术创新的坚持和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把握。

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俞浩的格局和胸怀。2024年,当追觅遭遇竞争对手的恶意抹黑时,俞浩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将原本准备用于反击的资金捐给社会。

“善良是一种选择,”俞浩说,“我们用实力说话,不需要通过攻击别人来证明自己。”

这种企业家精神,不仅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也为追觅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任。

现在的俞浩,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未来。他将追觅定位为一家“广义的机器人公司”,计划将核心技术应用于农业、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

追觅科技成立了创新研究院,正在探索机器人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可能。从智能清洁到智能制造,从家庭服务到工业应用,俞浩的机器人生态正在逐步成型。

总结

善良与野心并存的企业家精神

2024年11月,俞浩宣布个人捐款1亿元成立慈善基金会,专注于教育公平与儿童成长。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了解俞浩的人都知道,这完全符合他的价值观。

“赚钱是一种能力,善良是一种选择。”这句话不仅是俞浩的人生信条,也是追觅科技的企业文化核心。

他相信,只有让每个员工都具备创始人的思维和责任感,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这种理念不仅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也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面对未来,俞浩依然保持着清华极客的技术理想和创业者的商业野心。他强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这不仅是对产品的要求,更是对人生的态度。

从四旋翼无人机到高速数字马达,从小米代工厂到行业第一品牌,从智能清洁到机器人生态,俞浩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突破。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俞浩和他的追觅科技正在用科技的力量书写着属于中国企业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改变企业的命运,更能够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而最重要的是,在商业成功的同时,俞浩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种善良与野心并存的企业家精神,或许正是中国新一代创业者最宝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