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
网络资讯 产业经济 科技人物 数据洞察 行业动态 智能出行 智能手机 数码极客 商业资讯

海通证券退市风波:1.18亿现金偿还异议股东,业务风险逐步出清?

2025-02-10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海通证券正式宣告退市,市场震动不已。

近日,海通证券发布公告,宣布其股票将于2月6日起停牌,2月5日成为最后一个交易日。这一消息令投资者和市场观察家们惊讶不已,毕竟海通证券曾是国内券商行业的佼佼者。

公告指出,对于不选择与国泰君安换股的A股投资者,海通证券将通过网下申报方式,为这部分异议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据悉,2月7日将有异议股东至上交所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而预计2月13日将公布申报结果。

据统计,这部分异议股东共持有1274.8万股A股,若全部选择行使现金选择权,海通证券需支付高达1.18亿元的现金。每股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为9.28元,这一价格较2月5日的收盘价10.41元低约12.18%,意味着选择现金的股东并未获得溢价收益。

回顾海通证券的历史,其近年来的业绩令人唏嘘。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海通证券预计净亏损34亿元左右,扣非净利润更是达到-37亿元。这一数字与几年前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2021年至2023年,海通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27亿元、65.45亿元和10.08亿元。

海通证券的衰落与其领导层的决策密不可分。周杰自2016年接任董事长以来,领导海通证券长达九年之久。然而,其任期内公司业绩的急剧下滑,使得他的领导能力备受质疑。2025年1月,周杰辞去董事长职务,转而出任国泰君安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董事长。

接任周杰的是原海通证券总经理李军。李军具有丰富的监管背景,曾在上海市金融系统担任多个职务。然而,自2021年李军出任海通国际董事长以来,海通国际的业绩便出现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通国际分别实现净亏损53.40亿港币、81.56亿港币和28.73亿港币。

海通国际作为海通证券的海外业务平台,在香港市场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尽管2023年业绩惨淡,但仍完成了多个IPO项目和股权融资承销项目。然而,其巨额亏损主要源于投资业务,包括踩雷中资地产美元债和股票股权投资损失等。

随着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并购的落地,海通证券内部的业务风险正逐步出清。然而,这一并购并未给国泰君安的股东带来显著的利好。2025年开年以来,国泰君安的股价持续下跌,使得支持换股的股东也面临损失。

海通证券的退市不仅标志着其辉煌时代的结束,也反映了国内券商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未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将成为所有券商共同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