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
网络资讯 产业经济 科技人物 数据洞察 行业动态 智能出行 智能手机 数码极客 商业资讯

京东美团神仙打架 最受伤的或是饿了么

2025-04-15来源:互联网编辑:芳华

文/王德生

2025年4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百亿补贴”,一杯库迪生椰拿铁标价3.9元,加上打包费后仅需4.9元。这个价格,比美团同类产品便宜近一半。

社交平台上,用户疯狂晒单:“这哪是点咖啡?这是薅资本主义羊毛!”京东的这波操作,不仅让消费者狂喜,更让外卖行业的“双寡头”格局瞬间松动。但谁也没想到,这场美团与京东的正面交锋中,最危险的竟是曾经的行业老二——饿了么。

数据显示,京东外卖上线40天日订单突破100万,补贴启动后单量增速惊人,预计下周突破500万单。而美团高管王莆中在社交媒体上直言:“某些公司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更戏剧性的是,刘强东回应这场口水战时,只淡淡抛出一句:“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表面看是巨头的体面,实则暗流涌动。当美团与京东在即时零售战场贴身肉搏时,饿了么的沉默显得格外刺眼。这家被阿里收购后逐渐边缘化的平台,是否已沦为这次大战中的最大输家?

01

京东的闪电战与美团的护城河

京东的“三板斧”:补贴、自营与流量漫灌 京东进军外卖绝非一时兴起。早在2025年2月,京东便以“全年免佣金”吸引商家入驻,佣金率仅为美团(6%-8%)的一半甚至更低。

更狠的是,京东外卖骑手的五险一金由平台全额承担,连个人缴纳部分也一并覆盖。这套组合拳直击行业痛点:商家苦高佣金久矣,骑手缺保障已久。

而京东真正的杀手锏在于“流量漫灌”。凭借电商业务积累的5.7亿年活跃用户,京东只需将首页入口开放给外卖,便能实现低成本引流。

一位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透露:“京东承诺,入驻商家可同步享受电商大促流量,这对中小商家是致命诱惑。”

美团的防守:从骑手保险到即时零售 面对京东的攻势,美团迅速跟进。4月3日,美团宣布在福建泉州、江苏南通试点骑手养老保险补贴,补贴比例达50%。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真正让美团有底气的,是其即时零售业务的爆发——非餐饮品类日订单突破1800万单,生鲜、3C数码、药品配送已成新增长极。王莆中甚至放出豪言:“30分钟送万物,要把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扫进历史垃圾堆。”

二者的战略差异逐渐清晰:京东试图用高频外卖撬动即时零售,而美团则以即时零售反哺外卖基本盘。这场对决中,双方都握有底牌——京东的物流基建与美团的本地生态。但饿了么呢?它的底牌似乎只剩阿里的钱包。

02

饿了么从“双雄”到“第三者”的坠落

数据背后的残酷现实 2024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达1.63万亿元,美团市占率68.2%,饿了么仅25.4%。更致命的是,饿了么的用户增速已连续两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一位分析师直言:“饿了么的存在感,全靠阿里的输血维持。”

京东入场后,饿了么的处境雪上加霜。4月11日,京东百亿补贴首日,部分区域饿了么订单量下滑15%。商家端同样暗流涌动:某连锁茶饮品牌负责人坦言:“美团抽成高但流量大,京东抽成低但单量增速快。饿了么?我们已经在考虑缩减投入。”

战略摇摆与组织桎梏 饿了么的困境,本质是阿里本地生活战略混乱的缩影。2023年,饿了么曾尝试跟随抖音做直播外卖,但最终因配送体系薄弱不了了之。

2024年,其上线“AI入驻智能经理”,试图用技术优化商家服务,但收效甚微。一位前饿了么中层透露:“集团对本地生活的投入始终三心二意,资源向淘宝天猫倾斜是常态。”

更尴尬的是组织架构。2023年阿里分拆后,饿了么被划入“生活服务板块”,与高德、飞猪协同作战。但内部人士指出:“高德主打出行,飞猪专注旅游,饿了么成了‘拼图’中的边缘角色。”

03

即时零售 决定生死的新战场

京东的“高频打低频”逻辑 京东做外卖,醉翁之意不在酒。京东集团CEO许冉坦言:“外卖是高频入口,能带动即时零售全品类增长。”

数据显示,京东外卖用户中,30%会同时购买商超日用品。这种“咖啡+牙膏”的混合订单,正是京东想要的——用餐饮流量反哺3C、家电等高毛利品类。

美团的“万物到家”野心 美团的反击更加激进。2024年Q3,美团闪购日均单量突破1000万单,峰值达1600万单。苹果、华为、MUJI等品牌的入驻,让美团闪电仓覆盖3万个点位,计划2027年扩张至10万个。

一位数码经销商表示:“美团用户买手机和买外卖一样随意,这对京东3C业务是潜在威胁。”

饿了么的致命短板 在这场即时零售竞赛中,饿了么几乎缺席。尽管背靠阿里,但其与盒马、天猫超市的协同始终未能破局。一位行业观察者尖锐指出:“饿了么的配送团队连餐饮都送不过来,谈何‘30分钟送万物’?”

总结

当神仙打架时 遭殃的往往是凡人

回看这场战争,美团与京东的较量早已超越外卖本身。一边是美团以即时零售构建生态闭环,另一边是京东用本地配送激活电商存量。而饿了么,这个曾经的行业第二,正因战略模糊与资源匮乏,沦为巨头博弈的牺牲品。

数据不会说谎:京东外卖单量破500万仅需一周,美团闪购日订单剑指2000万,而饿了么的沉默愈发震耳欲聋。刘强东说“不要打口仗”,王莆中称“大势挡不住”,唯独饿了么连发声的底气都已丧失。

这场战争给行业的启示残酷而真实:在互联网的丛林法则中,没有永恒的护城河,只有永恒的创新与效率。而那些依赖巨头输血、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玩家,终将被时代的洪流吞没。

至于消费者?至少现在,他们还能享受4.9元的咖啡——这是竞争带来的短暂红利,也是行业洗牌前的最后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