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25年第一季度成绩单揭晓,数据显示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318758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4%,同时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了1.2%。
这一数据明显好于市场预期。经济学家们此前的预测均值为5.13%,普遍预计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会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5%。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发布会上指出,尽管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但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
工业生产成为本季度经济发展的显著亮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了0.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尤为突出,增加值分别同比上涨了10.9%和9.7%。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产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5%,比2月份上升了0.3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回升势头明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表示,大、中、小企业的指数均在荣枯线以上,显示生产恢复态势显著。
盛来运强调,中国经济正逐步形成以内需和创新驱动为主的新格局。过去五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数字产品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也达到约10%,这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在对外贸易方面,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中国外贸依然保持了平稳开局。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额为6.13万亿元,增长了6.9%;进口额为4.17万亿元,下降了6%。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全球进口第二大国的地位,进口份额稳步上升。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分析指出,出口增长显示出中国制造的韧性和竞争力。国际市场需求回升,特别是对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水平。同时,国内产业创新动能强劲,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出口持续增长。
居民收入增长也是本季度经济的一大亮点。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79元,同比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略快于城镇居民,显示出农村经济的活力。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升,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7681元,同比增长5.2%。
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成为消费领域的一大亮点。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增长5%,快于商品零售增速。消费升级相关消费增速更快,服务消费成为支撑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推动,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用电器等商品的零售额也实现了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