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
网络资讯 产业经济 科技人物 数据洞察 行业动态 智能出行 智能手机 数码极客 商业资讯

宁德时代锂金属电池研究突破,登上《自然·纳米技术》期刊

2025-06-06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宁德时代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科学界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关于锂金属电池的研究成果于5月28日在《自然・纳米技术》期刊上发表。这项研究由欧阳楚英和王瀚森领导的21C创新实验室独立完成,标志着宁德时代在电池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研究的核心在于深入解析锂金属电池在实际产品设计条件下的失效机制。通过独创的动态追踪技术,研究团队成功量化了电解质失效的具体过程,揭示了锂金属电池性能衰退的关键原因。令人惊讶的是,研究结果显示,电解液盐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消耗量高达71%,这一发现远超学术界的既有认知。

作为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自然・纳米技术》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宁德时代的研究成果能够在此发表,无疑是对其科研实力的极大肯定。基于上述发现,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引入了低分子量稀释剂,对电解液配方进行了优化。这一改进使得电池的循环寿命实现了翻倍,达到了483次,显著提升了电池的性能。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电解液设计逻辑不仅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还为电池能量密度的突破提供了可能。据研究团队预测,采用同样的设计逻辑,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这一突破对于电动航空和电动汽车领域来说,意味着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有望超过1000公里,为消费者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欧阳楚英,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兼21C研究院院长,对这项研究成果表示了高度认可。他表示:“通过定量解析界面反应路径,我们重新定义了电解液设计的优先级,并将这一学术成果成功转化为可规模化应用的技术方案。这对于弥合学术研究与商用电池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尝试。”

研究团队独创的动态追踪技术还为锂电行业带来了新的视角。这项技术使得电池全生命周期内活性锂与电解液各成分的动态演化过程变得清晰可见,从“黑箱”状态转变为“白箱”。这对于深入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优化电池性能以及推动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卖出18亿,黄天鹅到底是“智商税”还是“国货之光”?
在中国,“鸡蛋要煮熟吃”是代代传承的常识。但在食品标准越来越精细的今天,一种“可生食鸡蛋”正在悄然改变人们对鸡蛋的认知。而其中的领头羊——黄天鹅,一年卖出18亿,已成为高端蛋品市场的现象级品牌。但也有质疑声音:一个鸡蛋卖三四块,究竟是“收智商税”,还是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