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科技】12月27日消息,理想L7发生的事故已导致一名小汽车驾驶员和一名乘客丧生,另一名乘客也在事故中受伤,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官方通报之前,理想公司已经公开了L7车祸的视频,并根据车辆后台数据初步分析,事故发生时车辆未开启辅助驾驶功能,且在碰撞前的3秒内,车速达到了178公里/小时,驾驶员采取了制动措施。
这一举动引发了更多网友的热议,许多车主纷纷表达了对隐私泄露的担忧。一些网友表示,事实上,不能完全归咎于理想公司,因为购车时车主已经签署了协议,尽管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详细阅读过。
根据车主提供的协议内容,该协议明确了理想公司在使用车载应用平台时收集的数据范围,包括理想App账号信息、车载应用的装载和使用情况、个性化设置数据、车辆的驾驶行为数据(包括里程、能耗、行驶时间、平均速度)、车载导航应用数据等。这些数据包括导航目的地、导航实时数据、行驶轨迹、主动收藏的位置、导航设置数据,以及车载娱乐系统的相关信息,如广播视听记录、音乐/视频播放列表、搜索历史和同步的个人收藏和播放历史等。此外,升级时间和查看新版状态频次也被记录下来。协议还规定,为了提高输入体验,公司还会收集用户通过输入法输入的内容结果。
根据协议,理想公司的数据收集行为是在用户的明确同意下进行的,因此在法律上是合法的。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与此相关的协议并不是重要事项,因此即使签署了也容易被忽略。
一些法律专家指出,用户作为车辆的所有者,车企记录的与车辆和用户相关的数据,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否则应属于用户,并由用户决定数据的使用权。因此,车企公开的车辆行驶数据和视频等信息必须得到车主或其继承人、代理人等的明确同意,否则可能涉及侵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