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
网络资讯 产业经济 科技人物 数据洞察 行业动态 智能出行 智能手机 数码极客 商业资讯

国产酱油含砷镉风波:真相究竟如何?

2025-03-26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近日,一篇关于“零添加酱油”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报告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报告由《消费者报道》杂志发布,针对市场上13款国产“零添加”酱油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2款产品含有微量镉,7款含有总砷,而唯一的一款外资品牌味事达则未检出这些重金属。

在这份报告中,千禾酱油因其镉含量(0.0110mg/kg)以及醒目的“千禾0添加”商标设计,迅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报道随后被删除,引发了更多关于信息真实性和背后动机的猜测。

镉作为一种剧毒物质,长期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慢性肾病、骨质疏松等。然而,专家指出,讨论镉的危害时必须考虑其含量。自然界中,镉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人们日常饮用的水和呼吸的空气中都含有微量的镉。酱油原料大豆在生长过程中会从土壤中吸收镉,因此酱油中含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限值,千禾酱油中的镉含量远低于0.1mg/kg的安全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镉临时每周可耐受摄入量计算,一个人需要一天内喝下13瓶500毫升的千禾酱油,并连续喝一周,才有可能达到中毒的风险。相比之下,人们日常吸烟所摄入的镉量远高于这一水平。

千禾酱油的“0添加”标签意味着其仅使用食品原料,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这一信息在商标注册信息和产品标签上都有明确标注,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检测报告也证实了千禾酱油在防腐剂、甜味剂等关键指标上的0检出。

在舆情发酵后,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对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共计23批次。结果显示,所有产品均符合企业标示的酿造酱油国家标准。

关于“千禾0添加”商标的设计,其目的是用于区分公司的零添加产品和非零添加产品。这一做法在快消品行业中并不罕见。将商标解读为“零风险承诺”显然是对其含义的过度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报道》杂志在报告末页的一行小字中透露,检测机构将0.005mg/kg设为镉的“检出阈值”。这意味着味事达酱油并非完全不含镉,而是其含量低于这一阈值。这一细节引发了人们对检测机构公正性和报告真实性的质疑。

《消费者报道》杂志作为一家民营机构,在挑起舆情并持续发酵7天后悄然删帖的行为,引发了更多猜测。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为了借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心理,达到中伤中国酱油全行业的目的。而千禾酱油则因商标问题意外成为了舆论的靶心。

历史上,“味精致癌”谣言曾对国产味精行业造成重创。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实谷氨酸钠无害,但公众对“化学合成”的恐慌仍然导致了行业的严重衰退。此次事件与当年的味精风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千禾酱油自成立以来就坚持0添加的理念,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都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其推动的零添加理念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和同行,还带动了更多企业加入这一行列。然而,作为“零添加”理念的先行者,千禾酱油却在此次事件中承受了不必要的攻击。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一篇片面且不负责任的报道足以摧毁一个良心企业,而重建行业信任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努力。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跟风,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公正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