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安奕材”),一家致力于半导体硅片国产替代的企业,近日更新了其招股书,科创板上市进程取得新进展。这家由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亲自掌舵的公司,正以其12英寸硅片业务为突破口,力图改写全球半导体材料行业的格局。
在国家大基金、IDG资本等超过40家机构的支持下,西安奕材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12英寸硅片制造商。2024年,该公司的产能已超过70万片/月,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根据规划,到2026年,其总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120万片/月,预计可满足届时中国大陆地区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并剑指全球10%的市场份额。
然而,西安奕材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它面临着多重挑战。首要的难题便是原材料和设备的国产替代率不足。长期以来,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被少数几家外国企业高度垄断,而中国本土的硅片产能严重不足,长期依赖进口。尽管西安奕材已积极采购如鑫华半导体等国内供应商的产品,但部分关键原材料和核心设备仍需进口。
行业增长放缓和客户认可难度较大也是西安奕材必须克服的挑战。在日企占据全球超过50%产能的背景下,西安奕材在先进制程硅片上的客户认可度相对较低。目前,其硅片主要用于存储芯片,而在更先进制程的NAND Flash存储芯片、DRAM存储芯片以及逻辑芯片领域,西安奕材仍在主流客户进行验证,尚未能实现大量出货。
尽管如此,西安奕材仍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自设立以来,该公司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国产替代,并已成功实现抛光片和外延片的量产。其产品已覆盖存储、逻辑芯片等领域,并进入长江存储、美光、铠侠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同时,其核心技术指标如晶体缺陷密度已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正片收入占比也在逐年提升,打破了国产硅片以测试片为主的标签。
在资本加持下,西安奕材的产能迅速提升。2023年,在接受二期基金等8名投资者23亿元增资时,其投前估值已达177亿元。自2021年以来,公司累计融资额高达115亿元。这些资金为西安奕材的产能扩张和技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容忽视。硅片市场尤其是大尺寸硅片市场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细分的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供需基本平衡,终端需求的变化会迅速影响整个行业。近年来,受消费电子需求减弱的影响,全球硅片市场规模出现了下滑。在国产替代的道路上,西安奕材还面临着来自上海新昇、中环领先、上海超硅等国内竞争对手的挑战。
尽管如此,西安奕材仍以7%的全球份额在全球硅片市场中站稳了脚跟。随着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持续深耕和发展,这家承载着国产替代使命的企业有望成为全球硅片版图重构的关键力量。从显示面板行业到半导体行业,王东升的二次创业不仅为中国芯片产业链的自主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硅片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