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近期悄然上线了一项名为“京东指数”的全新购物模式,该模式通过消费者与商家共同参与竞价的方式,实现了商品价格的动态调整。据内部人士透露,这一创新玩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水后,现已正式面向广大用户开放。
“京东指数”的核心在于,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成本和市场策略进行出价,而京东平台则根据这些出价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实时展示给消费者。消费者不仅可以直接选择当前最低报价的商品进行购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价格进行竞标,等待商家响应。若24小时内有商家接受消费者的出价,交易即告成功;否则,出价将自动失效。
在电商领域,竞价模式并非新鲜事物。拼多多早在几年前就推出了“区域竞价”功能,通过区域内商家的竞价来决定商品的销售价格和曝光机会。近期,淘宝百亿补贴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竞价获胜的商家将获得更多的平台资源和订单。然而,“京东指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首次引入了消费者的自由出价机制,赋予了消费者在价格谈判中的更多主动权。
尽管“京东指数”旨在通过价格竞争为消费者带来实惠,但部分用户在对比不同平台的价格后发现,并非所有商品在“京东指数”上都能找到最低价格。例如,某款戴森吹风机在“京东指数”上的最低报价为2819元,而在天猫国际自营店中,同款商品的价格仅为2794元。
目前,“京东指数”的入口相对隐蔽,用户需要在京东App中搜索特定关键词才能找到。该板块的商品种类并不全面,部分类目甚至只有一款商品参与竞价。京东方面表示,他们正在逐步优化这一功能,未来将有更多商品和商家加入“京东指数”体系。
这一举措被视为京东低价战略的又一重要布局。自2022年底以来,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就一直在推动内部组织调整和战略聚焦,将“低价战略”确定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的核心方向。为了落实这一战略,京东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然而,京东在追求低价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京东长期以来的品牌形象是“正品”和“品质”,这与“极致低价”的形象存在一定的冲突。另一方面,京东的自营模式虽然对货品质量和供应链控制力强,但在大幅让利方面却面临较大压力。至于第三方商品,由于体量小、费率偏高、流量不足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成为低价战略的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在低价策略上的态度似乎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变化。刘强东曾亲自干预618促销主题的设定,将“又好又便宜”改为“又便宜又好”,但近期京东App的开屏标语又从“多快好省”变回了“又好又便宜”。这些变化反映出京东在品牌价值与低价吸引力之间的权衡和挣扎。
随着电商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京东如何在保持品牌形象的同时实现低价战略,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