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个交易日,科技板块延续强势表现,科创50指数涨幅突破3%,创业板指上涨超1%。其中,存储芯片细分领域领涨态势显著,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与此同时,新上市的云汉芯城股价表现亮眼,引发二级市场高度关注。
作为半导体供应链领域的新晋企业,云汉芯城于去年9月30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股价飙升332%,总市值达76亿元。次日开盘后继续强势上攻,盘中涨幅超36%,因触发新股交易机制被临时停牌。根据深交所公告,该证券因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达30%,自11时21分34秒起实施临时停牌,13时01分35秒恢复交易。
这家成立十六年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主攻中小批量采购市场。当前中国电子元器件分销市场规模已突破三万亿元,但行业长期面临结构性矛盾——上游规模化生产与下游小批量高频采购需求难以匹配。数据显示,超过56%的采购额通过分销渠道完成,99%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依赖分销商采购物料。这种供需失衡为云汉芯城创造了发展机遇。
公司采用独立分销商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传统供应链。其自营B2B平台整合全球2500余家供应商资源,提供超百万种产品型号,日均可售SKU接近2800万。创始人曾烨2002年创立云汉电子,积累十年行业经验后,于2011年推出线上商城,成为国内较早实现元器件流通线上化的企业之一。联合创始人刘云锋则带来华为系管理基因,强化了公司运营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云汉芯城已从单一元器件销售商转型为全流程供应链服务商。业务范围延伸至方案设计、PCBA制造、工程师技术支持等领域。其构建的元器件数据库包含4448.9万SPU产品数据、9302.31万条参数替代关系数据,以及107.79万型号的进口报关分类数据。这些数据支撑起日均百万级搜索请求的处理能力,搜索匹配率稳定在90%左右。
在半导体国产化浪潮中,平台积累的78万条国产替代关系数据发挥重要作用。系统可智能推荐国产元器件方案,助力本土产品市场渗透。截至2024年末,平台注册用户突破69.65万,服务企业客户超15.89万家,业务覆盖工业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六大领域。客户结构显示,存量客户营收贡献占比持续保持在85%以上,彰显用户粘性。
资本市场的认可从融资历程可见一斑。IPO前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达21亿元,投资方包括国科投资、深创投等知名机构。其中国科投资作为中科院旗下平台,经过16个月深度调研后,于2017年领投1.8亿元C轮融资。该机构已投资寒武纪、海光信息等科技企业,其投资决策印证了云汉芯城的行业价值。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营收从2016年的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受行业周期调整影响,2023年营收降至26.37亿元,但2024年已显现复苏迹象,营收同比降幅收窄至2.27%,净利润回升至8833万元。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7.82%至14.4亿元,净利润增长41%至5405万元。公司预计前三季度营收将达22亿至2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8.7%至44%。
行业分析师指出,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2025年将达6971亿美元,同比增长11%。叠加国产化战略推进,中国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有望保持增长。云汉芯城凭借资源整合与数据驱动能力,在行业上行周期中具备持续发展潜力。目前深创投、东方富海等机构仍位列股东阵容,显示资本市场对其长期价值持续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