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
网络资讯 网界财经 科技人物 数据洞察 行业动态 智能出行 智能手机 数码极客 商业资讯

百年科学接力:12位诺奖得主铺就AI之路,从神经元到ChatGPT的智慧传承

2025-10-10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当ChatGPT以惊人的语言能力席卷全球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项技术的“基因图谱”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前的科学争论。19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现场,西班牙科学家卡哈尔与意大利学者高尔基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辩论——前者主张神经系统由独立神经元构成,后者则坚持“神经网”理论。这场学术交锋持续数十年,直到电子显微镜技术成熟,卡哈尔的神经元学说被证实,为现代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架构埋下了第一颗种子。

科学突破往往始于看似荒诞的灵感。1921年,德国生理学家勒维在实验室午睡时突发奇想,设计出著名的“双蛙心实验”。他通过将一只青蛙心脏的神经液转移到另一只心脏,首次证明神经信号传递依赖化学物质。这个在梦中诞生的实验,让勒维成为当年诺贝尔奖得主,更为后来的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提供了生物化学层面的理论支撑。

1943年,数学与生物学的跨界碰撞产生了惊人火花。神经科学家麦卡洛克与逻辑学家皮茨将神经元的工作机制抽象为数学模型,发现其开关特性与二进制逻辑完全吻合。这项发表于《数理生物学通报》的研究,首次在生物神经系统与计算机逻辑之间架起桥梁,为后续的AI发展奠定了数学基础。当时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个“0或1”的简单模型,会成为半个世纪后深度学习算法的核心。

人工智能的真正飞跃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辛顿提出反向传播算法,这项突破让神经网络能够通过误差修正自动优化参数。当2012年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时,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辛顿——这位被称作“深度学习之父”的学者,在2024年因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开创性贡献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至此,这场跨越119年的科学接力已传递过12位诺贝尔奖得主之手。

从神经元结构的解剖学争论,到化学信号传递的发现;从数学模型的抽象构建,到算法的自我进化机制,每个关键节点都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闪光。当中国科研团队在量子计算与神经形态芯片领域取得突破时,这场全球科学马拉松正迎来新的参与者。历史的经验表明,重大科技突破从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站在无数前人肩膀上的持续攀登。

英伟达黄仁勋20亿美元投xAI,盛赞马斯克,产业链投资动作不断
报道还表示,xAI的融资将分为约75亿美元的股权和高达125亿美元的债务,并通过特殊目的公司进行构建,用于购买英伟达的处理器。今年9月,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否认了CNBC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xAI正在融资100…

2025-10-10

AI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阿里云4R标准服务为企业架起通途
一号位们雄心勃勃,技术团队加班加点,投入不菲,几个月后的汇报会上,却常常是尴尬的沉默:"模型是跑通了,但准确率只有70%","系统能用,但业务部门说不实用"。 杭州,云栖大会,中小企业AI应用规模化发展论坛、…

2025-10-10

抖音内容生态新变局:算法优化与优质内容驱动下的流量新逻辑
具体来看,抖音优质内容识别机制核心是 “基于用户行为精准判定”:以摄影摄像领域为例,若用户高频收藏某作者的教程、积极与其交流创作技巧,该作者会被认定为优质创作者;延伸至物理、医护、财经等领域,在相关视频下发…

2025-10-10

蚂蚁Ling-1T开源引关注,中美AI大模型加速竞逐,全球AI投资创新高
OpenAI发布AI视频模型Sora2,并在开发者大会上公布GPT-5 Pro、ChatGPT框架Apps SDK等,引发全球关注; DeepSeek则发布DeepSeek-V3.2-Exp,全面适配国产…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