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
网络资讯 网界财经 科技人物 数据洞察 行业动态 智能出行 智能手机 数码极客 商业资讯

自动驾驶出租车:便利背后的拥堵隐患与城市协同管理破局之道

2025-11-21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s)的普及被视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灵丹妙药”,但现实可能走向反面。全球多个城市的研究和实际案例表明,若缺乏有效监管,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加剧道路拥堵,甚至引发新型交通困境。这一发现对公共交通机构、出行运营商和城市规划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技术浪潮中平衡效率与公平,避免陷入“高科技拥堵”的陷阱?

自动驾驶技术的拥护者常描绘这样一幅图景:无人驾驶车辆通过精准调度、减少人为失误和优化路线,显著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然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研究泼了冷水: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城市官员担忧,自动驾驶出租车可能增加车辆行驶里程、加速城市扩张,并分流公共交通客流。在中国武汉、深圳等试点城市,“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车辆因车速过慢、无故停车等问题,已被市民多次投诉“加剧拥堵”。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自动驾驶并非自动解决拥堵问题的“万能钥匙”,其实际效果高度依赖管理策略。

自动驾驶出租车加剧拥堵的机制可从四个维度解析。首先,它可能引发“诱导需求”——当出行变得轻松如“私人司机”服务,原本选择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行的人群可能转向自动驾驶出租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显示,若网约车不存在,加州近半数Uber和Lyft行程会转向更可持续的出行方式,或根本不会发生;另有6%的行程是新增的。这意味着,便利性驱动的需求增长可能直接推高道路车辆密度。

其次,空载巡游成为新问题。自动驾驶出租车无需支付停车费,可能长时间在市中心“绕圈”等待乘客,导致道路资源被无效占用。德克萨斯大学的模拟发现,共享自动驾驶车队中,30%至40%的里程可能处于空驶状态,与当前人工网约车的空驶比例相近。里斯本的案例更极端:若全面采用共享自动驾驶汽车,总行驶里程可能激增89%,其中空车重新定位和诱导出行是主要推手。

第三,自动驾驶可能加速城市扩张。当通勤时间从“浪费”变为“可利用”(如工作或娱乐),人们可能选择居住在更远的郊区。罗马的调查模型显示,约40%的受访者表示,若自动驾驶通勤可靠,他们愿意搬至郊区,但这将导致通勤距离延长12%,总车辆行驶里程增加33%。城市边界的扩张意味着更多汽车行驶更长的距离,进一步挤压主干道容量。

最后,公共交通面临被蚕食的风险。自动驾驶出租车若未与公共交通深度整合,可能成为竞争对手而非补充。无缝衔接的自动驾驶服务可能吸引乘客放弃公交换乘,导致公共交通客流下降、资金减少、服务恶化。综合模型预测,在无监管情景下,公共交通客流量可能骤降75%。现实中,Uber和Lyft进入城市市场后,公交使用量每年下降约1.7%,铁路下降1.3%,这一趋势可能因自动驾驶的普及而加剧。

如何避免自动驾驶技术“反噬”城市交通?专家提出四大监管方向。其一,地理围栏限制运营区域。通过划定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允许行驶范围,尤其在高峰时段,防止其在市中心形成拥堵热点。其二,整合票务系统。将自动驾驶出租车纳入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接驳网络,通过一张通票覆盖多模式出行,鼓励乘客优先选择高容量公共交通。其三,对空载和低载客量里程收费。借鉴拥堵定价机制,对无乘客的自动驾驶车辆征收额外费用,或根据载客量动态定价,抑制无效巡游。其四,强制数据共享与公共监督。要求运营商实时共享车辆位置、路线和载客量数据,便于交通管理者监控干预,并设定服务标准(如最低每英里乘客数阈值),确保技术部署服务于公共利益。

城市已通过拥堵定价管理道路空间,自动驾驶出租车需遵循同样逻辑。例如,对单乘员自动驾驶行程收费、将街边停车位改为上落客区或公交专用道、强制数据共享协议等措施,均可控制其影响。这些工具本质上是现有交通管理策略的升级,旨在引导自动驾驶技术远离拥堵模式。若城市未能及时行动,可能面临比当前更严重的交通困境——一种由算法驱动、难以通过传统手段缓解的“高科技拥堵”。

蚂蚁“灵光”App上线三天登顶榜单,马云寄厚望
蚂蚁集团首款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上线仅三天,便迅速跻身iOS免费工具榜首位、App Store总榜第七,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通用AI助手新势力。在通用AI助手领域已有字节“豆包”、深度求索“DeepSeek”以及阿里系“千问”等产品的背景下,“灵光”凭借独特优势脱颖而出,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2025-11-21

张朝阳乌镇峰会谈互联网:AI重塑格局 视频自媒体与个人IP成新机遇
他指出,AI目前在提升工作效率和资讯获取效率方面表现出色,例如搜狐视频利用AI为《张朝阳的物理课》等专业知识内容生成“连公式都不会错”的精准字幕,并能为长视频提供智能摘要,极大优化了用户体验。 视频自媒体是…

2025-11-21

谷歌Gemini 3系列AI模型登场:推理等多能力提升,Pro版功能多样
它不仅拥有卓越的推理能力、多模态理解能力和智能体编码能力,还能将用户创意快速转化为应用程序,在创建软件、整理邮件和分析文档等任务中,相比前代产品都有显著提升。谷歌特别强调,Gemini 3 Pro在答问中有…

2025-11-21

谷歌AI掌舵人点赞!清华姚班校友新研究突破,现双双入职Meta
基于NL范式的Hope模型,在语言建模任务和长上下文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均优于Transformer,且论文已经被NeurIPS 2025接收。 NL就是把这一套逻辑数字化,把机器学习模型重构为一套嵌套式的、多…

2025-11-21

OpenAI发布GPT-5.1:沟通更自然,情绪价值拉满,付费用户可优先体验
此次推出的GPT5.1包含GPT-5.1Instant和GPT‑5.1Thinking两个模型,前者是一个常用模型,OpenAI介绍称,该模型更温暖、智能且更善于遵循用户指令,且在回答具挑战性的问题之前可以…

2025-11-21

阿里千问APP公测版上线,免费开放,携生活场景生态力战ChatGPT
当地时间11月12日,OpenAI 正式官宣推出新一代旗舰模型GPT-5.1 系列,官方表示此次升级旨在“让ChatGPT 更智能,对话体验更有趣”。阿里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

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