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
网络资讯 网界财经 科技人物 数据洞察 行业动态 智能出行 智能手机 数码极客 商业资讯

中美“稀土战”持续,澳方表态助力美国,却难撼中国稀土产业主导地位

2025-10-21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当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管控时,全球供应链立即感受到震动。美国军工产业首当其冲,其导弹制导系统、夜视设备等尖端武器均依赖稀土元素。此时,澳大利亚抛出“无限量供应”的承诺,看似为美国解了燃眉之急,实则暴露出全球稀土产业的结构性矛盾。

澳大利亚坐拥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但其产业现状与资源禀赋形成鲜明反差。该国现有冶炼厂年处理量不足中国大型企业的十分之一,且设备老化率超过40%。更关键的是,澳大利亚尚未掌握离子型稀土分离技术,这项被中国垄断的核心工艺能将矿石纯度提升至99.99%,直接决定高端磁材的成品率。

技术鸿沟背后是数十年的产业积累。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构建起完整体系,从离子吸附矿开采到钕铁硼永磁体生产,形成7大类、200余种产品的技术矩阵。这种全链条控制使中国能将稀土综合回收率做到92%,而澳大利亚同类企业仅能实现68%的利用率。特斯拉等跨国企业选择中国供应商,正是看中这种技术稳定性带来的成本优势。

环保壁垒进一步制约产能扩张。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某稀土项目因尾矿处理不达标,已三次推迟投产。该国《环境影响法》规定,新建冶炼厂必须配套价值相当于投资额30%的环保设施。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将废料利用率提升至85%,既降低成本又符合国际标准。

美国自研道路同样坎坷。芒廷帕斯矿山重启后,其提炼成本达到每吨8.2万美元,是中国同类产品的2.3倍。五角大楼报告显示,美国若完全自建供应链,需要投入至少250亿美元并等待15年。这种时间成本使军工复合体不得不维持“中国加工+澳洲原料”的混合模式。

澳大利亚的产业升级野心面临现实考验。该国稀土战略文件显示,其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深加工产品占比从12%提升至40%,但技术人才缺口达1.2万人。与此同时,中国每年培养的稀土专业工程师超过澳大利亚全国从业人数的三倍,这种人才储备差距短期内难以弥补。

全球产业链重构呈现复杂图景。日本企业选择在越南建设初级加工厂,欧洲则重点发展稀土回收技术,但核心环节仍依赖中国。这种分工格局下,澳大利亚的定位逐渐清晰——作为资源供应方参与全球市场,而非技术主导者。其与美国的合作,更多是商业博弈而非产业革命。

爱彼迎CEO赞阿里通义千问:比OpenAI更优价廉,全球影响力持续攀升
大象新闻记者 李莉 张迪驰 阿里通义千问模型的全球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 10月22日,爱彼迎Airbnb CEO布莱恩·切斯基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公开表示,公司正“大量依赖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模型”,并直言其“比O…

2025-10-22

前OpenAI核心成员Karpathy:AGI需十年突破瓶颈,AI与人类学习均存局限
Andrej Karpathy:这实际上是对之前一句名言的回应,我不确定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们暗示就大语言模型及其未来发展而言,现在是智能体的十年。我期望未来能让模型在预训练中融入对材料的深度反思与消化环节,…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