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江汉经济开发区,中贝通信总部大厦与草木葱茏的武汉园博园比邻而居。中贝通信董事长李六兵常在此处驻足,望着眼前的景致,他感慨道:“做企业和建公园一样,既要让大众受益、心情愉悦,又要精准规划、稳健前行。”这句话,恰是他三十余年创业生涯的生动写照——以家国情怀为基石,以创新开拓为引擎,以湖北人的务实精神为指引。
李六兵的企业家之路,始于早年的技术员经历。在诺基亚、西门子等国际企业工作期间,他不仅接触到前沿技术,更深刻体会到行业痛点:“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技术大多依赖外资,成本高且响应慢。”这种切肤之痛,成为他创业的最初动力。1992年,他创立江汉贝斯特(中贝通信前身),带领团队从基础的程控交换安装调测做起,白天在机房调试设备,晚上钻研技术方案。凭借“将技术转化为网络能力”的执着,中贝通信在通信行业站稳脚跟。
三十年来,“让通信技术惠及更多人”的初心贯穿公司发展。从早期中标湖北电信汉-宜干线光缆工程并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质工程奖,到近年来连续中标运营商一级干线项目,中贝通信逐步赢得行业认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李六兵将目光投向算力领域:“通信的本质是连接,未来是‘人工智能+通信’的智能连接时代。”2023年初,他将智算业务列为战略重点,认为公司在网络、机房、能源管理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
短短两年,中贝通信已在武当云谷、青海三江源、甘肃庆阳、合肥等地布局算力集群。截至2024年底,算力规模突破15000P,2025年上半年智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98.21%,发展势头强劲。为支撑战略落地,今年10月底,公司再融资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计划募资不超过19.22亿元,其中11.02亿元用于智算中心建设项目。李六兵表示,资金将用于扩大算力集群规模、保障项目交付,并支持智能体行业业务拓展。
对于未来五年,李六兵规划了清晰路径:首要任务是扩大算力基本盘,在国内外投资建设大中型智算集群,提升涵盖建设、运维、调度及数据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全栈算力服务商。公司计划近期扩容20000P算力,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GPU集群的需求。同时,推动业务出海,与合作伙伴开拓东南亚市场,目前印尼项目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第四季度交付。
公司将全力支持武汉大公智能数字分身生态圈建设及“life++”理念推广,打造中贝AI人工智能产业园,推动AI技术在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通过投资、并购加快国际化步伐,构建全球数字基建服务能力,提升海外新兴市场业务量。公司还将与院士团队合作,参与6G语义通信早期研究与试验网建设。李六兵认为,语义通信是突破传统通信容量瓶颈的关键技术,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储备。
支撑公司发展的,是李六兵独特的“逆向管理哲学”。他表示:“公司制度从下往上定,所有规则必须让员工可执行、易接受。”在中贝通信,制度形成广泛吸纳一线意见,执行过程贯彻信息全公开原则,自20世纪90年代起便完全透明。这一模式源于企业发展中的现实瓶颈,旨在建立标准化、透明化规则体系,降低对“超人”的依赖,激发组织潜力。李六兵引用《孙子兵法》“上下同欲者胜”,并将其与Web 3.0逻辑类比——规则如区块链智能合约,不可篡改、全员可见,构建起协同信任。
除逆向管理,李六兵还搭建三级责任分工体系,以清晰权责划分保障决策落地。他的合作之道强调“双赢”:与华为、新华三等共建产业生态,共享技术与市场资源;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创新模式解决资金压力。他表示:“企业不能单打独斗,要让合作伙伴都能受益,自己才能走得远。”
商业智慧的背后,是李六兵的社会责任担当。通信行业迭代升级后,市场格局重塑、竞争加剧,行业外诱惑增多,但他选择深耕通信信息技术服务领域,集中力量做强做优。如今,他将责任拓展至全球,海外业务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在沙特、南非等国设立分公司。他表示,海外算力集群将结合储能系统,既满足当地能源需求,又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三十余年风雨兼程,中贝通信从江汉区走向全球,成长为行业龙头。李六兵办公室里,一张1992年公司成立时的老照片与“十五五”发展规划并列摆放,无声诉说着情怀与智慧的传承。他目光坚定:“要守初心、抓创新、明趋势。”初心是让通信技术惠及更多人,创新是突破核心技术,趋势是紧跟人工智能与6G发展浪潮。这位兼具情怀与担当的企业家,正带领中贝通信在全球舞台绽放新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