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界
网络资讯 产业经济 科技人物 数据洞察 行业动态 智能出行 智能手机 数码极客 商业资讯

DeepSeek崛起,Kimi杨植麟“重投放”策略是否需调整?

2025-02-13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在AI江湖的风云变幻中,一场关于市场策略与技术本质的较量正悄然上演。近期,一位来自阿里旗下智能协作产品的高层言论,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昔日备受瞩目的Kimi,尽管投入巨资吸引用户,却仍旧难以匹敌界面朴素、功能单一的DeepSeek。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业界对于技术投入与市场策略的深度反思。

事实上,DeepSeek的异军突起,无疑给C端AI应用市场带来了一场地震。这款看似不起眼的产品,在短短21天内,日活跃用户数便突破了2215万大关,直逼ChatGPT的41.6%,更是将老对手豆包甩在了身后。相比之下,Kimi虽同为市场焦点,但其K1.5与DeepSeek-R1的同时亮相,却未能抢占先机,反而显得有些黯淡。

值得注意的是,Kimi在市场营销上的大手笔投入,与DeepSeek的低调崛起形成了鲜明对比。据传,Kimi在去年11月的广告投放金额高达2亿元,远超此前季度的总和。然而,如此高额的投入,却未能如愿换来市场的热烈反响,反而让人不禁质疑其市场策略的有效性。

业界流传的一个段子形象地描绘了当前AI市场的现状:“一个聪明但不干活的DeepSeek,一个愚蠢但很勤劳的豆包,一个中等但不给你情绪价值的Kimi,和一个海外留学我请不起的ChatGPT。”这段话不仅反映了用户对于不同AI产品的体验差异,也折射出市场策略与技术实力之间的微妙平衡。

面对DeepSeek的冲击,Kimi的股东朱啸虎态度截然不同。他对于Kimi几乎避而不谈,而对于DeepSeek则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甚至不惜以高价入股。这一冷一热的反应,无疑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值得注意的是,在DeepSeek的冲击下,一度保持沉默的Kimi联合创始人张予彤终于发声,公布了春节期间Kimi日活继续增长的数据,试图挽回局面。然而,DeepSeek的崛起已经给Kimi带来了不小的打击,特别是在其高调营销的背景下,这一打击显得尤为尴尬。

那么,作为Kimi决策核心的杨植麟,是否需要为“重营销”的策略反思呢?这或许需要从更深层次的市场逻辑和技术趋势来探讨。杨植麟曾多次分享他对AGI商业本质的看法,他认为随着算力的持续下降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获客成本将成为制约AI产品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将资金倾斜到获客成本上,似乎成为了一个合理的选择。

然而,DeepSeek的成功却意外打破了这一市场规律。它不仅证明了AI对话类产品的用户忠诚度普遍较低,还揭示了用户在面对更优秀的替代品时,会毫不犹豫地转向新的选择。因此,AI对话类产品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品的更新迭代和市场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Kimi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是否继续按照既定的节奏推进广告投放?尽管市场可能会促使其做出调整,但仍有声音认为,为了保持品牌曝光和用户积累上的竞争力,Kimi必须坚持增加投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Kimi可以忽视产品策略上的反思。

事实上,Kimi的K1.5在技术上并不逊色,但在传播上却未能引起广泛关注。这除了与DeepSeek的成功要素有关外,还与Kimi自身的产品策略有关。DeepSeek通过深度推理过程的白盒展示和回答质量的显著提升,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产品体验。而Kimi则选择了短思维链模拟长思维链的策略,虽然初衷是为了迎合用户需求,却未能收到预期效果。

DeepSeek的爆红还揭示了一个现象:尽管AI大模型已经在国内竞争了一年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未曾接触过这些前沿技术。这意味着,对于AI产品来说,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关键在于如何抓住用户的痛点和需求。

DeepSeek的成功不仅验证了研发投入的重要性,也揭示了AI产品市场策略与技术实力之间的微妙平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Kimi等AI产品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策略,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周鸿祎称智能体是“赛博牛马” 上班可以摸鱼自由了
文 / 玄玄也美编 / 顾青青出品 / 网界8月6日,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这场以 “All In Agent” 为主题的盛会,因 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的一番惊人言论瞬间引爆舆论。周鸿祎表示,“智能体将变成我们的赛博牛马,做繁琐的工作

2025-08-07

快手可灵 AI 太能打,商业化跑得比谁都快
文 / 玄玄也美编 / 顾青青出品 / 网界最近,花旗和长江证券的研报都表示,快手可灵 AI 的商业化进程超出了预期。这个判断主要来自实实在在的成果,就在上周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可灵AI亮出成绩单,目前可灵 AI 在全球已经有超过 4500 万创作者,产品发布到现在升级了

2025-08-05

让“灵魂”附身机器人 京东做到了
文 / 玄玄也美编 / 顾青青出品 / 网界7月27日,京东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正式发布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为机器人、机器狗和AI玩具等设备赋予大模型驱动的对话能力。这一创新技术让冰冷的机器拥有了温度,让智能交互变得更加自然、生动。JoyInside基于京东升

2025-08-01

科大讯飞董事长说马斯克不懂AI 被某大佬怼的超级难听
文 / 玄玄也美编 / 顾青青出品 / 网界7月24日,雪球平台上一条帖子掀起轩然大波。雪球用户 “高尚的开源小翠鸟” 转发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6月访谈中的原话:“马斯克实际上对人工智能,我不认为他真的懂”,并质疑其 “压根没研究过马斯克的大模型”。该用户认为科大讯

2025-07-30

饿了么的焦虑与反击
文 / 玄玄也美编 / 顾青青出品 / 网界10天前,市场监管总局对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外卖平台进行了集体约谈。这场约谈的背景,是近几个月愈演愈烈的外卖大战。从免佣金到百亿补贴,从骑手福利到算法优化,各平台的竞争手段可谓花样百出。监管部门要求各平台“理性参与竞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