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玄玄也
美编 / 顾青青
出品 / 网界
8月6日,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这场以 “All In Agent” 为主题的盛会,因 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的一番惊人言论瞬间引爆舆论。
周鸿祎表示,“智能体将变成我们的赛博牛马,做繁琐的工作、复杂的流程,而人要学会跟它协作。每个人都能拥有几十个智能体任我们驱动,我们在上班摸鱼的时候,智能体在不眠不休地替我们干活。” 这样,每个人就会拥有超级能力,变成超级个体。
这一观点不仅勾勒出未来人机协作的新图景,也为智能体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01
从聊天助手到“超级团队”
在大会现场,周鸿祎指出,过去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的两大痛点: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做事能力,前者在近一年已显著改善,但后者仍未解决。
周鸿祎强调,“大模型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的。智能体才是解决之道。它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记忆,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
对此,周鸿祎在大会上详细阐述了智能体的五个等级划分。他表示,如果按照自动驾驶智能级别的区分方法,可以将智能体分为L1-L5五个级别。
L1 级是聊天助手,以 OpenAI 的聊天机器人为代表,主要用于情感陪伴和简单对话,属于 “玩具级” 智能体。
L2 级是工作流智能体,已经从“玩具”进化为“工具”,能够在人类设置的流程下执行任务,例如知识库管理,但仍需人类主导流程设计。
L3 级是推理型智能体,以 Manus 为代表,单次对话消耗约 100 万 token,可自主规划完成深度研究、制作海报等任务,相当于某个领域的专家。
L4 级是多智能体蜂群,单次任务 token 消耗量在 1000 万至 1 亿之间,能够通过多个智能体的协作完成长视频生成、搭建网站等高价值成果。
L5 级则是智能体创造智能体,目前还在探索中。
360 推出的纳米 AI 系统,正是 L4 智能体的典型代表。它首创的 “多智能体蜂群协作空间” 技术,让 5 万多个 L3 智能体能灵活组队。
现场演示的 “一句话生成 10 分钟电影级大片” 案例震撼全场:用户只需输入一句 “制作一部关于太空探索的科幻短片”,纳米 AI 蜂群便自动完成剧本撰写、分镜设计、剪辑配音等全流程,原本需要 2 小时的工作,如今仅需 20 分钟。
为了让更多企业受益,360 还上线了 “智能体工厂”,企业无需编程基础,就能定制专属 L3 智能体,并组合成 L4 级团队。这一创新让智能体的应用门槛大幅降低,加速了智能体在各行业的普及。
02
智能体时代的新防御体系
尽管智能体潜力巨大,但周鸿祎直言“万能的智能体是不存在的,至少现在以大模型的能力是基本上很难做到。”
因此,360的策略是打造垂直行业智能体,如会计智能体、安全智能体、文员智能体等。这些AI专注于特定领域,能更快落地并产生实际价值。

并且随着智能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360打造了安全专家智能体,将顶尖安全专家的攻防经验转化为算法模型,实现了攻击的实时检测与防御。
针对大模型安全,360还开发了 “大模型卫士”,通过监控指令输入与输出内容,结合企业知识库降低 “幻觉” 风险,确保决策可追溯。
03
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当智能体包揽了大部分工作,人类该何去何从?周鸿祎给出的答案令人耳目一新:“未来人类的工作将变成定义智能体、规划智能体、管理智能体、监督智能体。”
周鸿祎说:“智能体变成了我们的赛博牛马,做繁琐的工作、复杂的流程,而人要学会跟它去写作。每个人都能拥有几十个智能体任我们驱动,我们在上班摸鱼的时候,智能体在不眠不休地替我们干活。”

此前周鸿祎就表示,360将发布中国首个智能体社区“纳米AI智能体社区”。纳米AI智能体社区内汇聚了超过5万个智能体,分别代表着各个专业领域、行业以及业务场景中的数字专家。
周鸿祎称,“这有点像AI版的‘BOSS直聘’,只不过你变成了BOSS,来这里寻找合适的智能体帮你干活。”
周鸿祎说,“纳米AI智能体社区还支持灵活整合资源。比如把不同公司的智能体重新‘拉群组队’,形成专属于你的‘智能体协作小队’,让它们按照你的需求高效工作。”
总结
开启人机协作新纪元
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智能体时代的正式开启。周鸿祎的 “赛博牛马” 言论,不仅是对智能体未来的大胆预言,更是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
从L1到L4的智能体进化,从安全领域的攻防对抗到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智能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虽然挑战重重,但正如周鸿祎所说:“安全是数字化的底座,AI 是数字化的顶峰。”
未来,人类与智能体的协作将成为常态,只有拥抱这一趋势,才能在智能体驱动的新纪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