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领域迎来重要合作动态,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与电子代工巨头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宣布达成战略协议。根据OpenAI官方披露,此次合作聚焦于下一代AI基础设施硬件的设计研发及美国本土生产准备,双方将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行业对硬件的创新需求。值得关注的是,该协议虽不涉及直接采购承诺或财务条款,但为OpenAI提供了优先评估及采购相关系统的权利。
合作核心内容包含三大方向:其一,联合开发多代AI数据中心机架,以适配快速迭代的AI大模型需求;其二,强化美国本土AI供应链体系,扩大供应商网络;其三,富士康将在美国本土生产数据中心关键设备。行业分析指出,富士康在服务器ODM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其代工的英伟达GB200、GB300芯片已广泛应用于AI数据中心。不过,美国建设AI数据中心的成本较中国高出3至4倍,主要源于供应链环节的高昂开支。
OpenAI同样在加速基础设施布局。该公司近期承诺约1.4亿美元投资,合作伙伴涵盖AMD、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提出宏伟目标:构建每周新增1GW产能的技术财务体系,每GW建设成本约200亿美元,这意味着年收入需达数千亿美元规模。目前OpenAI年收入预期约200亿美元,最新估值已突破5000亿美元,较年初增长两倍。
全球AI数据中心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市场研究机构Precedence Research预测,该领域规模将从2025年的175.4亿美元跃升至2034年的165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34%。摩根士丹利估算,2029年前全球将投入约3万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五大科技公司2024年收入总和的1.7倍。
大规模投资引发多重争议。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警告,今年冬季美国西北部、得克萨斯州等地可能因数据中心用电激增出现能源短缺,冬季风暴将加剧风险。另有本地媒体报道,约半数美国算力中心选址在水资源紧缺地区,主要因当地电价更具优势。行业专家指出,算力竞争已成为AI发展的关键赛道,但电力消耗、水资源压力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