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市场迎来一位美妆行业重量级玩家——自然堂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这家深耕行业24年的国货品牌,凭借其独特的家族企业基因与稳健的经营策略,在资本热潮涌动的美妆界始终保持着差异化发展路径。此次IPO不仅标志着企业迈入资本化新阶段,更引发市场对其“美妆帝国”版图的深度关注。
招股书显示,自然堂集团旗下拥有自然堂、美素、珀芙研等五大品牌矩阵,产品覆盖护肤、彩妆、母婴护理等全品类。其核心品牌自然堂在消费者认可度、复购率等指标上位居大众国货化妆品首位,2024年零售额排名国货品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这家长期保持低调的企业在IPO前夕完成关键股权调整,郑氏家族通过信托架构累计控股近87%,同时引入欧莱雅战略投资4.42亿元、加华资本3亿元,企业估值达71.4亿元。
追溯企业成长轨迹,创始人郑春颖的创业历程颇具传奇色彩。这位东北财经大学高材生在财政系统工作十年后,于2001年毅然投身美妆行业,在上海创立伽蓝集团。经过二十余年发展,企业已形成由郑氏四兄妹共同掌控的家族治理结构。此次上市前的股权设计颇具巧思,既保持家族绝对控股权,又通过员工期权池和战略投资者实现治理现代化,这种平衡模式在家族企业中较为罕见。
财务数据显示,2022至2025年上半年,企业营收从42.92亿元稳步增至24.48亿元(2025年半年度),经调整净利润达2.19亿元。毛利率持续攀升至70.1%,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0.42亿元正增长,显示运营质量显著提升。但对比同业,其数字化转型步伐仍显谨慎,线上渠道占比至2025年上半年方达68%,落后于头部品牌95%的线上化水平。
在核心竞争力构建方面,企业展现出独特的技术积淀。作为国内首批实现“一盘货”数字化管理的美妆集团,其通过集成平台打通全渠道供应链。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建成西藏林芝、上海两大生产基地,今年8月新增发酵工厂,成为首家拥有酵母成分自主产权的国货企业。太空护肤研究项目产出的喜默因等成分,已应用于微精华喜雪等高端产品线。
然而,企业发展的隐忧同样明显。招股书揭示,2022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占比从2.8%降至1.7%,而同期营销费用占比高达55%以上。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投入结构,与其宣称的“科技转型”战略形成反差。更严峻的是,自然堂单一品牌贡献超95%营收,其他四大品牌市场声量微弱,这种品牌结构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暗藏风险。
产品创新层面,企业近年推出的金钻微雕系列因外观设计与CPB精雕面霜相似引发争议,高端线产品力尚未获得市场充分认可。对比同期崛起的薇诺娜、珀莱雅等品牌,自然堂在功效型护肤品领域的爆款打造能力稍显不足。这种创新乏力与品牌依赖的双重困境,正成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挑战。
当前国货美妆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国货品牌市占率已达55.2%,但前五名市场集中度仍处低位。随着行业从“群体崛起”转向“龙头集中”,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考量已从规模转向增长质量。对于自然堂而言,IPO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如何平衡家族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如何突破单一品牌依赖,将成为决定其能否跻身行业头部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