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前沿人工智能模型论坛上,蚂蚁集团平台技术事业群总裁骆骥分享了该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他透露,蚂蚁已建成万卡规模的国产算力集群,能够适配自主研发及主流开源模型,训练任务稳定性超过98%,其训练与推理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全面应用于安全风控领域的大模型服务。
骆骥指出,当前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受“规模定律”驱动,部分能力已超越人类基准。主流语言大模型的训练数据量突破20T,参数规模进入“万亿”时代,但算力资源紧张与成本攀升成为制约技术突破的关键瓶颈。他强调,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效率最大化,是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蚂蚁集团聚焦模型参数效率、数据应用效率与计算效率三大核心方向,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模型响应速度与知识规模两大关键指标。骆骥以蚂蚁百灵大模型为例,介绍其已构建覆盖语言、推理、多模态的全尺寸、全模态开源体系。其中,10月发布的全球首个万亿参数开源思考模型Ring-1T,在逻辑推理、代码生成、数学能力(达国际奥数银牌水平)及医疗健康、创意写作等领域表现突出。该模型通过创新训练方法,将训练效率提升近一倍,同时稳定了训练与推理的输入长度。
在推理成本控制方面,蚂蚁同样取得突破。Ling-1T模型采用演进式思维链技术,在保证思考准确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Token资源消耗,实现了任务效果与计算成本的平衡优化。这一成果为大规模AI应用提供了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骆骥进一步强调,AI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人类,而是通过人机协作放大人类能力。他呼吁,在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必须确保技术符合伦理规范,保障安全可信。蚂蚁集团将持续探索AI普惠应用,推动技术与社会价值的深度融合。


